综合施策全面治理让“鬼秤”无处遁形

  新闻资讯     |      2024-01-25 22:41

  综合施策全面治理让“鬼秤”无处遁形近期,有网络博主先后到辽宁省大连市的多个市场探访,称其在个别商户处遭遇“鬼秤”,并联系相关部门进行处理。系列视频发出后,引发广泛关注。11月12日,大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案情通报显示,该市中山区某餐饮店在经营中使用的电子计价秤经检测结论为不合格,当地市场监管局已立案调查并依法严厉查处。

  所谓“鬼秤”,是指经过非法改装的电子秤,这类电子秤可以根据需要显示虚假物重,通过密码操作又能恢复正常,令市场执法人员难以检查,因而被称为“鬼秤”。“鬼秤”算不上什么新鲜事物。十多年前“315”期间,就有媒体深入海鲜市场发现多家商户使用“七两秤”欺骗消费者。近些年,有关街头摊主缺斤少两的短视频也并不鲜见。使用“鬼秤”作弊欺诈的现象不时出现在餐饮、零售、批发等生活服务行业当中,明显地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等合法权益,扰乱了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破坏了公平竞争环境,因而一直是有关监管部门打击的重点。

  值得注意的是,借助“鬼秤”短斤少两的套路具有手段隐秘、金额较小、随机性大等特点,加之监管力量有限,多种因素影响下,长期以来相关侵权事件久禁未绝,且形式愈发隐蔽。“小计量”里有“大民生”,小小的一杆秤,一头连着商家的诚信,一头连着消费者的信任,关乎消费信心的提振与市场环境的建设。正因此,对于屡禁不绝的“鬼秤”,必须采取更加全面、精准、严密的治理措施,凝聚各方合力,让相关厂家、商家彻底断了生产、使用“鬼秤”的念头。

  高悬监管利剑。有关部门要强化执法责任、提高监管水平、创新监管方式,定期对市场上的计量器具开展检查和校准,确保其准确、合规。对于发现的“鬼秤”,应及时公开曝光并严肃处理,加大对弄虚作假行为的打击力度,强化信用惩戒,切实提高违法成本、形成对不法商家的威慑。同时,可发挥现代技术对监管治理的赋能作用,比如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更高效、快捷地对市场数据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欺诈问题。

  重视源头治理。我国计量法明确规定PP电子,制造、修理计量器具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对制造、修理的计量器具进行检定,保证产品计量性能合格,并对合格产品出具产品合格证。只有确保生产端提供优质供给,才能减少流通端的良莠不齐。为此,衡器相关协会应与重点生产厂家协同联动,在全行业生产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子秤,同时持续推进工艺改良,压缩电子秤被随意改装的空间。

  优化市场服务。营造良好交易环境,市场经营者是重要一环,可通过设置更多“公平秤”为消费者提供便捷服务。此外,还应对场域内的所有电子秤统一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并到市场监管部门备案、进行集中检定,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查处不法商家。加强对经营服务范围内商家的教育引导,敦促他们强化法律意识、规范自身行为,坚守诚实守信经营,也是打造自身市场口碑、赢得消费者信赖的必要之举。

  秤准量足非小事,一分一厘系民生。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市场经营者、商家等各方都应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共同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多措并举、久久为功,让一切消费欺诈行为无处遁形,才能让群众消费更放心、更安心、更舒心。